dcsimg

新世代英倫創造─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

向下滾動滑鼠瀏覽詳情

誰是湯瑪斯•海澤維克?

湯瑪斯•海澤維克是英國當代著名設計師兼發明家,於1994年創立海澤維克工作室,實踐不斷探索、力求創新的設計理念。走在英倫創新思潮尖端的風格,被譽為新世代英倫設計師中的佼佼者。

說起工作室的得意傑作,相信你必定不會感到陌生:除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火炬塔設計、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、還有換上全新形象的倫敦紅色雙層巴士!這些叫人眼前為之一亮的巨作,都是工作室180位成員的心血結晶。

《新世代英倫創造─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》專題展覽,是由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德魯•海因茨建築藝術策展人凱特•古德溫策劃,目前正於亞洲巡迴展出。台灣站的展覽由英國文化協會、GREAT Britain campaign (非凡英國推廣活動) 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攜手呈獻。

日期及地點

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, 臺北市立美術館
2016年3月5日-5月15日
星期二至星期日9:30 – 17:30 (星期六延長至20:30)

如不能親臨參觀,我們建議你在本網站欣賞展覽,利用網站中的精美設計和詳細介紹,提供如臨現場的真實氛圍。請按此閱覽本網頁的英文版本。

請於Facebook上以#InsideHeatherwickStudio關注展覽的任何消息

圖片:由湯瑪斯•海澤維克設計的創新「捲動橋」。此橋位於倫敦帕丁頓盆地,逢星期五中午開放參觀。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;攝影:Steve Speller

向下滾動滑鼠瀏覽詳情

請於Facebook上以#InsideHeatherwickStudio關注展覽

細說從頭

海澤維克與「厚木板」:這木板貌似平凡,卻可輕易摺成一張小茶几或椅子。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 ;攝影:Steve Speller

細說從頭:發明家的青澀歲月

湯瑪斯•海澤維克在年少時已熱衷於鑽研新事物。他在倫敦長大,最愛跟隨大人參觀各類展覽。這些難忘體驗使他很早已立志日後投身於設計領域,走上發明家之路。

湯瑪斯之後於曼徹斯特理工大學及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修讀立體設計,期間獲導師鼓勵,大膽測試各種材料的特性,從中發掘創作空間。早於學生年代,他已進行令人矚目的大型設計項目;舉例來說,在就讀曼徹斯特理工大學的最後一年,他設計了一個涼亭,過程中不僅自行尋求贊助和興建場地,並且在同學與導師幫忙下,成功實現設計意念。

「湯瑪斯從小不受傳統約束,往往都能打破既定規範,顛覆想像,創作出叫人讚嘆不已的非凡作品!」

策展人凱特•古德溫

海澤維克於24歲那年創立以自己冠名的工作室,每項設計、每件作品,無不貫徹其創意思潮,和不斷探索的信念。

想了解英國的設計及創意教育,請瀏覽英國文化協會「Education UK」網頁。

構思

構思:挑戰傳統理念

不斷探索、精益求精,是海澤維克工作室的宗旨。在設計過程中,設計師反覆分析和提出問題,只為得到唯一、原創和令人信服的構思,以此作為整個項目的根基。如此自由的設計方式,使他們得以打破常規,小如一件傢具,大至一棟大樓,都可以脫胎換骨,擺脫傳統束縛。

「想法無分大小。想法就是想法… 我們大部分工作其實都在解決問題。」

湯瑪斯•海澤維克

新倫敦巴士 2012

在倫敦,你可以乘坐由海澤維克工作室設計的新型雙層巴士,欣賞城市風光。

紅色雙層巴士仿如倫敦的流動地標。由於希望增加載運乘客的數量,設計師把車身的四個角落改成圓形,不僅使外觀變得優雅獨特,載客量亦因而提高。此外,車窗數目增加,可以清楚看見連接上、下層的樓梯,乘客不論坐在椅子上或倚靠在樓梯旁,皆能將街上風光一覽無遺,盡收眼底。

海澤維克工作室對車廂內部設計的重視程度不亞於巴士外觀,除了重新設計座椅,亦調和車廂的燈光,使乘客倍感舒適,充分展現設計師對細節的一絲不苟。
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;攝影:Iwan Baan

陀螺椅 2010

如何能把金屬的旋壓工藝借用到設計椅子?海澤維克工作室的「陀螺椅」之所以能獨一無二,就是因為採用了生產鼓或燈座時常用的金屬旋壓技術,重新定義椅子給人的形象,並多次以原物大小的實體模型作對比,千錘百鍊,最終賦予椅子全新的風貌,同時兼備樂趣與實用性質,顛覆了大家對座椅的傳統觀念!

向下滾動滑鼠觀看短片
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;攝影:Susan Smart

製作

海澤維克工作室使用的工具;攝影(包含影片):Tapio Snellman

製作:立體思考模式

在海澤維克工作室,實驗與製作是同時並存的。設計師在工作室中構思和實踐設計意念,測試不同材料的可塑性,即使到了較實質的製作階段,依然貫徹這種實驗精神。工作室經常製作原物大小的實體模型以作比照,精益求精。

「他不斷鑽研,務求完全掌握材料的特性。製作過程本身就是探索新點子的方法之一。」

策展人凱特•古德溫
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教學中心 2015

海澤維克工作室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委託,負責設計能配合數位時代需要的新教學中心,讓學生可在大樓內自由選擇學習地點。這項任務的難處在於如何在學習不受地點侷限的大前提下,鼓勵學生回到教室。

整座建築物由12幢橢圓形教室組成,讓教師與學生上課之餘,亦可利用大樓的露天平台和休憩空間進行交流。

教學中心的外層是由1,050塊獨特的混凝土面板整合而成。若換成其他的工作室,很可能已把這類建築工程外包他人!但海澤維克工作室卻選擇自行管理整項建築工程,而且創造了一個可隨時調整的模板,只需輕微改動,便可讓每塊外牆面板獨一無二。

向下滾動滑鼠觀看短片

敘事

奥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塔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

敘事:創造不一樣的體驗

海澤維克工作室所參與的每個項目,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!無論是興建一座足以改變城市輪廓的獨特建築,還是把搭乘倫敦巴士變成生活中美好的小確幸,設計師總是竭盡所能,讓所有接觸其作品之人打從心底發出讚嘆之感。

倫敦奥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塔 2012

海澤維克最為人知曉的其中一件傑作,就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典禮上首度亮相的「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塔」。倫敦奧運會雖已圓滿落幕,但這件美麗的創作依然存在千萬觀眾的腦海中,也象徵奧運精神恆久不滅。

「奥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塔」由204塊銅花瓣火炬組合而成,每塊花瓣代表一個參賽國家,而各個國家皆由一位參加開幕典禮的運動員攜帶花瓣進場,然後所有花瓣聚攏,緩緩升起,同時燃點奧運聖火,矗立於場館中心,為期兩週,直至奧運會結束為止。

圖片說明:於此展覽中展出的奥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塔模型;
攝影:Fabian Ong;
圖片提供 : © Heatherwick Studio

「奧運聖火燃起那一刻,我渾身熱血沸騰,耳邊響起90,000人的驚嘆之聲,心情激動……」

湯瑪斯•海澤維克

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 2010

海澤維克工作室為2010年上海世博設計的英國館,可說是獨一無二,使有幸參觀的人士大有「嘆為觀止」之感!

被來自中國的參觀者貼切地暱稱為「蒲公英」的英國館,必須入內參觀,才能了解在方形外殼下的秘密。原來訪客身處的「種子聖殿」內壁,插滿了數不盡的壓克力膠管,管子末端填充的種子高達250,000顆。

向下滾動滑鼠觀看短片

圖片說明:參觀展覽的女學生在細心觀看英國館模型;攝影:Fabian Ong

短片製作:Proudfoot © British Council

參觀展覽

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, 臺北市立美術館
2016年3月5日-5月15日
星期二至星期日9:30 – 17:30 (星期六延長至20:30)

了解我們在藝術領域的工作

請於Facebook上以#InsideHeatherwickStudio關注展覽的任何消息

特別銘謝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與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對於此展覽的支持